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股份行“老大哥”招商银行披露三季度成绩单,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仍未扭转。
近日,招商银行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招商银行实现营收约2527亿,同比下降2.91%,净利润约1132亿,同比微降0.62%。至此,招商银行已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随着业绩承压,招商银行员工费用同比降逾4%,减少了24亿。记者注意到,此前多年招商银行员工费用保持增长,直到2023年首次出现下滑并延续至今年上半年,但降幅始终未超过1%。此外,报告期末,招商银行关注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约168亿至880多亿,关注贷款率上升0.2个百分点,或主要受零售端资产质量承压影响,其中尤以信用卡贷款风险较为突出。
1
员工费用罕见降逾4%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于1994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月及2006年9月,招商银行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上市。多年来,招商银行始终占据着全国性股份行“一哥”之位。
10月30日,招商银行提交2024年三季度业绩“答卷”,表现不尽如意。今年前三季度,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27.09亿元,同比下降2.91%;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131.84亿元,同比下降0.62%。
拆分营收结构,招商银行营收下滑,主要归因于两大收入来源双双缩减。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572.98亿元,同比下降3.07%。净利息收入减少,则主要受息差收窄等“拖累”,同期招商银行净利差1.87%,净利息收益率1.99%,同比均下降20个基点。
另外,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非利息净收入954.11亿元,同比下降2.63%。对此,招商银行表示,“主要是受部分产品降费叠加客户投资意愿偏弱影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报告期内,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57.02亿元,同比下降16.90%。
事实上,这已不是招商银行第一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据梳理,自2024年一季度起,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已连续3个季度下降;营收更已连续7个季度下降,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一季度。
面对业绩有所承压的情况,招商银行有意加强成本管控。
在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董事会秘书彭家文曾表示,当收入增长遇到一定困难时,更应该加强成本管理。在成本端,我们准备好过紧日子,把成本管好,同时平衡好成本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之后,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也曾坦言,“今年按照董事会过紧日子、严日子的要求,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开支,通过降本增效,促进收入增长。”
这一点从招商银行员工费用的变化中或可见一斑。记者梳理近10年的年报发现,此前招商银行员工费用整体保持增长。2012年至2022年,招商银行员工费用同比增幅分别为17.80%、12.75%、8.11%、7.59%、4.51%、20.42%、16.48%、11.76%、10.89%、15.76%、7.01%。
2023年,招商银行员工费用开始出现下滑,同比降幅0.44%。此后,招商银行员工费用持续下滑但降幅始终未超过1%,今年一季度同比降幅0.69%,上半年同比降幅0.55%。
而今年前三季度,招商银行员工费用降幅扩大不少。据披露,前三季度招商银行业务及管理费747.47亿元,同比下降4.56%。其中,员工费用493.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7.61亿元减少24亿元,下降4.64%;业务费用253.86亿元,同比下降4.40%;成本收入比29.58%,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本集团坚持精益管理、有保有压,提升费用投入产出效能,保障重点战略和金融科技投入,强化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平台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招商银行如是表示。
2
零售端资产质量承压
随着2024年三季报“出炉”,招商银行资产规模再上一个台阶。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约11.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8%;负债总额约10.5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6%。
对于资产规模扩增,招商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本集团贷款和垫款、金融投资等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约6.7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4%,不过,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下降1.03个百分点至57.99%;金融投资余额约3.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6%。
值得注意的是,素有“零售之王”称号的招商银行,今年三季度末零售贷款约3.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5%,增量不及上年同期。
对此,招商银行解释称,“主要是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受市场需求偏弱的影响有所回落,本集团保持对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的组织力度,推动零售贷款平稳增长。”
资产质量方面,招商银行也面临一定压力。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并口径,下同)635.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78亿元;不良贷款率0.9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32.15%,较上年末下降5.55个百分点。
不良率虽有所走低,但从前瞻指标来看,招商银行关注贷款余额881.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8.03亿元,关注贷款率1.30%,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919.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9.67亿元,逾期贷款率1.36%,较上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
关注贷款率上升,或主要受到零售端的扰动。据披露:前三季度,招商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母公司口径,下同)482.05亿元,同比增加27.10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77.49亿元,同比减少14.59亿元;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107.11亿元,同比增加41.42亿元。
并且,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零售不良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逾期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加23.94亿元、112.51亿元、123.47亿元,达到329.33亿元、599.90亿元、600.53亿元;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分别上升0.03个、0.27个、0.30个百分点,至0.94%、1.71%、1.71%。
按产品类型划分,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风险抬升,主要受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走高等“拖累”。其中,信用卡贷款和垫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88.46亿元至9269.31亿元,但不良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逾期贷款余额等均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分别上升0.56个、0.66个百分点,达到3.91%、3.86%。
同期末,个人住房贷款和垫款余额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5.71亿元,但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分别为0.46%、1.27%、0.81%,较上年末上升0.09个、0.32个、0.27个百分点。
面对不良增长,招商银行表示,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461.07亿元,其中,常规核销220.05亿元,清收57.31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162.67亿元,通过抵债、转让、重组上迁、减免等其他方式处置21.04亿元。
就三季度的业绩情况等杠杆投资平台,商银行发暂未进行回复,本报将持续关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免费实盘配资网_股票配资导航_炒股安全配资观点